(资料图片)
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,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事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,事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。 “今年以来,全省上下坚定扛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政治任务,坚持‘清洁高效、绿色低碳’八字方针,聚焦2025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%、发电量占比达到30%的目标要求,把握‘五个统筹’,加快‘五大基地’建设,全力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迈上了新台阶。”8月14日,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山西加快转型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发布会——“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”专场发布会上,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翔作出上述表示。 统筹供给保障与低碳转型,加快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建设。我省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,在连续两年煤炭产量增幅超过1亿吨、连续3年总产量全国第一的基础上,今年上半年规上企业原煤产量达到6.78亿吨,占全国的29.48%,继续保持全国第一。与此同时,出台了《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》,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,截至6月底,已建成46座智能化煤矿、116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,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%,为确保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同时,积极开展煤矿绿色开采试点示范,建成一批试点示范煤矿,围绕充填开采、保水开采、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路线进行了探索实践。 统筹省内市场与省外市场,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。按照“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”的思路,我省推动非常规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发展,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勘探开发、井下抽采、集输物流、装备制造、工程技术、终端利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68.2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5.7%。外输京津冀管网通道优化畅通,神木—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全线贯通,管道总里程突破9000千米,居全国前列。煤层气勘查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,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支持煤层气勘查开采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加大煤层气勘查开采支持力度。 统筹晋电外送与省内自用,巩固提升电力外送基地比较优势。煤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,目前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占比46.8%,今年新核准同热三期、华能山阴2个2×100万千瓦的煤电项目,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累计完成4792.5万千瓦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全面提速,截至6月底,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42.9%、发电量占比26.8%。电网结构持续优化,积极推进已纳规特高压通道和500千伏电网“西电东送”通道调整工程,外送电能力达到3062万千瓦,今年上半年外送电量731.52亿千瓦时,全国第二。 统筹高端多元与绿色低碳,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设。坚持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,培育打造十大重点产业链,梯次推进重点产业链扩容扩规,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、材料、终端产品转变。加快建设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,焦化总产能由1.88亿吨压减至1.44亿吨,5.5米以上大机焦占比达77%以上,年底前4.3米焦炉全面淘汰并全面实现干熄焦。开辟干熄焦余热发电并网绿色通道,建成大机焦产能9074.7万吨,其中8414.7万吨配套干熄焦,配套比例达到92.7%。氢能、甲醇等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提速,焦炉煤气、化工尾气制高纯氢能力达3万吨/年,晋南钢铁实现1860立方米高炉喷吹富氢气体冶金。 统筹“国家队”与“山西队”,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。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、太原理工大学等“国家队”“山西队”,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。目前,全省能源领域拥有6家国家级平台、23家省重点实验室、17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和8家新型研发机构。系列碳纤维技术为代表的材料技术实现重大突破。汾西重工19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纪录。太锅集团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全球领先。程芳琴团队“分质资源化利用—分类无害化填充”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“晋华炉”系列产品近三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%。
本报记者王佳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