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四季中,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,炎热而生机旺盛。夏季暑湿气盛,湿邪困脾,易阻碍脾胃之阳气。气温升高,大家爱吃寒凉的食品,寒凉伤胃,因此脾胃在夏季最易受损,脾胃受损则不能运化水湿,造成体内湿气内停。
体内湿气重的危害有哪些呢?在致病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“六淫邪气”中,中医最怕湿邪。所谓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,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,与热在一起叫湿热,与风在一起叫风湿,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。湿邪不去,吃再多补品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。
脾虚湿气重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经常感觉疲乏。脾有消化食物、吸收营养、排出糟粕的能力,如果这种能力下降,营养吸收不了,糟粕也排不出去,留在体内就成了湿。带着这些废物,身体自然觉得疲劳。具体来说,表现如下:身体发沉、发重,头也发蒙,虽然头不疼,但不清爽,中医叫“头重如裹”;有的人皮肤上会有湿疹,胃口也不好,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,嘴里发黏;舌头伸出来时,你会发现舌体偏胖,颜色偏淡。症状严重的,舌头边上会有齿痕。那么中医祛湿有哪些小妙招呢?
首先,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祛湿。中医博大精深,针灸疗法是非常有效的诊疗技术,它的功效很多,通常可起到驱寒散瘀、活血通络、祛湿消肿等作用。人体的每个穴位就像一味味中药,好比我们每个人自身带了一个天然药库。通常,针灸祛湿需要先找到具体的病症原因,再根据具体原因选取适当的穴位来针灸治疗,这样可以让患者脏腑、气血功能趋于调和,因此针灸祛湿疗效确切,应用较为广泛。
妙招二是艾灸祛湿。如果你艾灸过,就会发现祛湿太有效了!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、水珠,那正是体内湿气快速排出的表现。所以我们用艾灸来祛湿是最明智的选择,因为艾灸有温通经络、补阳气的作用,可快速运化水湿,蒸腾湿气,就像太阳蒸发水汽一样简单。如果你湿气重,不妨多灸以下穴位:脾俞、中脘、水分、阴陵泉、天枢、足三里、丰隆。
三是进行祛湿的穴位敷贴。穴位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,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、穴位、药物的局部和全身作用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。我们选取具有健脾祛湿的中药直接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,这些祛湿的中药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,由此增强了药物作用,同时,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,激发了经气,调动了经脉功能,从而对机体进行调整。穴位敷贴选取的穴位可参考艾灸的穴位。
还有一种是拔罐疗法,这是通过对皮肤产生的负压作用具有调节微循环的功能,使局部的血管扩张,血液循环加快,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,加速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除,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,增强血管壁通透性,增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,增强机体局部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耐受性及机体的抵抗力。不同的拔罐手法产生不同的作用。祛湿通络的拔罐治疗手法我们选用轻手法的走罐、闪罐及特定穴位定罐的手法。此外,我们还可以喝中药祛湿茶。健脾祛湿茶由橘皮、白扁豆、葛根、茯苓、芡实、薏苡仁、佛手等组成。饮用方法:将上述中药水煮15分钟,如果是颗粒剂更好,它可直接加水冲泡即可,饭后一小时饮用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祛湿治疗期间不吃生冷、滋腻、辛辣之物(冰水、冷饮、辛辣、甜腻食物等)。
(作者倪欢欢系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