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份,IPO市场呈现出明显的“慢”态势,这成为市场的主要基调。
(资料图片)
据统计,整个7月仅有一家公司在北交所提交了IPO申报,即金苑种业,而沪深交易所则罕见出现了零申报。与此同时,IPO上会的企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。
据了解,由于财报披露时间的要求,拟上市公司往往赶在6月末、12月末两个时间节点提交招股书。这导致6月末、12月末会有大批公司IPO申请获得受理,因此一旦过了这个时间节点,申报企业数量会大幅减少。
从历年申购情况来看,每年的7月都是IPO受理的“淡季”。当然,7月份沪深“零申报”已多年未有,对此市场也不乏积极解读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沪深“零申报”属于意料之外的偶发情况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拟上市公司及交易所对当前IPO的态度。
事实上,在7月沪深交易所出现“零申报”现象的同时,IPO审核节奏也在发生变化。
数据显示,今年7月共有25家公司接受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,远低于6月的54家,也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。过会方面,25家上会企业中有22家过会,2家被否,1家暂缓审议。
此外,2023年上半年共有207次上会,平均每周审核8家。2022年7月共49家企业上会,平均每周审12.25家;2021年7月共47家企业上会,平均每周审11.75家。
另一边,IPO企业注册的速度也在放缓。今年6月、7月均只有29家企业注册生效,而今年3至5月每月注册生效数均在40家以上。
对于股市而言,受理、上会节奏变化,势必会影响后续的新股发行。如果这一趋势延续一段时间,后续IPO的发行节奏也会相应放缓。这意味着未来的一两月,A股市场的融资压力或将大大减轻。
值得一提的是,7月24日召开的高层会议明确提出“活跃资本市场,提振投资者信心”的要求,此举受到市场投资者的极大关注。
此后,证监会亦明确提出了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。首当其冲就是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科学合理保持IPO、再融资常态化,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。
这其中,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的提法尤为引人关注。因为从短线角度来说,恢复T+0交易机制及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无疑是活跃股市的两大利器,市场也曾抱有期待,但实际上这两项措施实施的可能性都不大。
在此背景下,市场的目光自然就聚焦到了IPO上。从宏观角度来看,保持IPO常态化、再融资常态化,既是资本市场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体现,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。IPO常态化也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带来新鲜血液,为市场投资带来新的投资标的。
但新股IPO也需考虑市场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者的感受,因此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就显得格外重要。当前,IPO企业审核注册已呈现全面放缓迹象,其对于活跃A股市场、提振市场信心的效果将逐步呈现。
对于后市,国盛证券认为,随着近期政策频发,助力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,宏观经济预期回暖;叠加美联储加息进入尾部阶段,9月暂停加息的概率较大,后续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进一步缓和,中长期来看市场有望震荡向上。